放心医院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子宫肌瘤 > 热点信息 >

重塑能源:上海独角兽要IPO了

文章来源:上海无痛人流医院 2024-05-01

(原标题:重塑能源:上海独角兽要IPO了)

上海,正在跑出一个氢能IPO。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塑能源”)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向IPO发起冲刺。

身后掌舵者林琦,2004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职业生涯起步于氢能行业。2015年,他在上海创立重塑能源,聚焦于氢燃料电池,至今集结一支投资人队伍中石化资本、国家制造业升级转型基金、一汽解放、宇通客车、春阳资本、挚信资本、谦石投资、君联资本、博华资本、中银投资、红杉中国、水木易德、三行资本、凯辉基金、IDG资本、彬复资本、高瓴……队伍壮观。

这恰是氢能再度爆发的一抹缩影:醇氢科技、阳光氢能、浙江蓝能、中科富海……这一段时间氢能超亿元大额融资比比皆是,成为新能源大时代的又一注脚。

南昌大学80后

他干出一个氢能IPO

出生于1981年,林琦本科就读于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喜爱汽车的他,2004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燃料电池行业,来到上海神力科技任客车项目组开发组长,自此与氢能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彼时氢能仍相对冷门,放眼全球范围内氢能公司都屈指可数,中国也只有几家公司在开展技术探索,还都停留在示范项目的尝试阶段。“当时氢燃料电池还是一个‘明知前途无量,现实却很骨感’的小众行业。”林琦曾在《文汇报》的采访中感叹。

几年后,氢能行业迎来两个高光时刻,也让林琦大受触动先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开进鸟巢;后是在2010年,戴姆勒奔驰做了一个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游的活动。

随后,林琦也在2010年加入上汽集团,担任系统工程师一职。2014年,他和当时的同事驾驶一辆试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从上海出发,最西到西藏日喀则、最北到黑龙江漠河,沿途进行氢能科普和车辆路测工作。

林琦发现在路测过程中,无论是在高海拔地区,还是在极寒地区,测试车没有出现过故障。他也由此意识到,氢燃料电池产业化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2015年9月,他决定投身创业,在上海成立重塑能源。

成立之初,步步维艰。由于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链庞大,要实现批量生产,需要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为此,重塑能源的技术团队直接驻扎到工厂里,一待就是一两年,与零部件供应商反复打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重塑能源在2017年推出首台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产品CAVEN3,并正式批量生产。2020年,重塑能源又发布燃料电池系统PRISMA镜星系列,搭载了自研的燃料电池电堆。

截至目前,重塑能源的业务覆盖中国多省市,以及德国、瑞士、日本等海外市场,在全球面向道路交通、工程机械、发电、绿氢制取等多元化领域提供全场景氢能科技解决方案。

实际上,这并非重塑能源首次冲刺IPO。早在2021年3月,重塑能源就曾递交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但同年8月,重塑能源自愿撤回了上市申请。随着亿华通和国鸿氢能在港股成功上市,重塑能源有望成为港交所迎来的第三个氢能IPO。

成立9年融资近40亿

估值超100亿

重塑能源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先来看几组数据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2 年已售重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按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售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的累计行驶里程(约 168,000,000 公里)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

同样截至到2023 年9月30日,重塑能源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已为中国超过 5000 辆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动力、累计安全行驶里程数超 160000000 公里、帮助减少碳排放超 90000 吨。

此外,招股书还透露,重塑能源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内,首家同时实现自主研发及量产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企业。同时,公司亦是氢能技术的先行开拓者,是氢燃料电池行业首家同时布局交换膜(PEM)和碱性(ALK)电解产品的企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重塑能源尚未进入业绩爆发期。招股书显示,2021 年、2022 年及 2023 年前 9 个月,重塑能源实现收入分别为约 5.24 亿元、6.05 亿元及 2.19 亿元人民币;同期,该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约 6.54 亿元、5.46 亿元及 4.60 亿元人民币。

一纸招股书,也揭示了重塑能源融资历程。公司自2017年至2022年12月共获得39.39亿融资,身后集结了一支豪华投资方阵容。

时间回到2017年,重塑能源完成Pre-A轮融资及A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2亿元,主要由春阳资本及惠洋资本投资。随后在2019年6月,重塑能源获得3.3亿元B轮融资,挚信资本、君联资本、博华资本、三行资本、晓富资本等机构参与投资。

同年8月,重塑能源迎来一位重要的战略投资方中石化资本,后者以4.9亿元投资入股。截止到目前,中石化资本一直为重塑能源第二大股东。

重塑能源在2020年8月迎来关键节点,改制为股份公司,同时完成了7.17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含了宇通客车、春阳资本、水木易德、德载厚资本、惟明创投、凯辉基金、IDG资本、东方电气。

2022年重塑能源完成了E轮系列融资,共募集资金约21.78亿元,是成立以来最大金额的融资轮次。其中E-1轮投资阵容庞大,囊括了国家制造业基金、中银投资、宇通客车、物产中大投资、红杉中国、浙民投、沃土投资、上海国盛资本、彬复资本、高瓴等。

E-2轮融资则由一汽解放投资4.8亿元,获得增资完成后约4.43%股份。以此计算,重塑能源E轮投后估值达到108亿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为何氢能又火了?

眼下,氢能依旧火爆。

2024春节前夕,第一笔大额氢能融资诞生醇氢科技宣布完成首轮融资,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投资机构,融资金额1亿美元,投前估值10亿美元。这意味着,醇氢科技首轮融资后就已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就在醇氢科技完成首轮融资的同一天,上海泰氢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泰氢晨”)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1.5亿元。本轮由高榕资本领投,博裕投资联合投资,现有股东同步增资。泰氢晨也颇有来头,由正泰集团于2022年3月设立,重塑能源同样也作为创始股东参与。

而在2023年尾声,阳光氢能也宣布完成6.6亿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君联资本,跟投方则包括高瓴创投、钟鼎资本、招商局创投、仁发碳中和、中肃资本、上海临港氢能基金、好买母基金等身影。据悉,融资后阳光氢能估值约60亿人民币。

时间线再向前推移,去年8月,中科富海成功完成C轮引战融资,融资总额8亿元。本次融资由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在本轮继续跟投。经投资方核实,此轮投后估值约70亿元。

放眼望去,获得一众VC/PE青睐的还有蓝能氢能、海得利兹、涌氢能源、氢易能源、协氢新能源、中科氢易……氢能创业队伍蔚为壮观。

实际上自2006年我国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伊始,氢能产业发展至今已历时近二十年,期间上过高峰,也走过低谷。那么,为何氢能如今又掀起了新一轮爆发热潮?

我们先来看政策层面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

而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中央首次指出要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

一位长期关注氢能赛道的投资人指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奇点来临,绿氢作为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最优解已成共识。“在行业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产业引导政策不断释放利好的同时,热钱也随之涌入,使得制、储、运、加、注等各环节投融资提速明显。”

当然,投资人们也常常聊到氢能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是大量廉价氢气的获取问题,电解法在生产效率上无法与化石燃料制氢媲美,但后者碳排放又会大幅增加。其次,氢气的存储和运输,甚至加氢站高昂的造价等都是发展瓶颈之一。并且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其实回望人类历史,从柴火到煤炭,从煤炭再到油气,人类社会每次巨大的进步,都是伴随着能源革命而来。如果要告别石油时代,削弱石油霸权,势必要发展新一代能源,氢能也许是备选之一。当下,氢能拥有着无数信仰者,他们正走在这条漫长的征途上。

 
咨询电话:17301788135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