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医院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子宫肌瘤 > 热点信息 >

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王东京 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坚

文章来源:上海无痛人流医院 2024-04-21

(原标题: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王东京 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四五”时期,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王东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要实现“强起来”,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1世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理解“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

王东京: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理解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逻辑,首先需要理解和把握发展阶段转变的一般规律。

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便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初级阶段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对生活质量追求阶段。上述六个阶段中,“起飞”与“对生活质量追求”是两个重要的“突变”,而“对生活质量追求”,则是所有国家都希望达到的阶段。

回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上看,如果我们将“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概括为“高速增长阶段”;而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称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很显然,我国经济目前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1世纪》: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中华民族也因此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请谈谈您的看法。

王东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7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2010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已成功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从“一五”到“十三五”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五”到“五五”,此阶段可看作是“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同时又处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中,面对当时那种严峻的现实,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恢复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我们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期间我国先后取得了“两弹一星”、高产量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大庆油田、刘家峡水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

从“六五”到“九五”为第二个阶段,是我国经济起飞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解决“富起来”的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5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十五”到“十三五”,这20年是我国的“向成熟推进”和“高额消费”阶段。从“十五”时期起,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私人汽车逐步进入家庭,住房消费持续升温。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了63%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加快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如何更好地统筹推进?

王东京:我国进入“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具体到“十四五”时期,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在日益扩大,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们的生产要素长期集中于中低端产业,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局面。要扭转这种供需结构失衡的局面,就必须从供给侧发力,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再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看,我国目前尚处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间位置,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医疗器械、发动机、高端传感器等还存在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因此,现阶段应加快推动产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延伸,尽快进入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才能可持续地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能否强起来,关键在于国内产业能否完成跨越升级,这取决于国内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掌握“觅价权”,最终取决于是否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要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如果说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出口拉动;那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则应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通过动力变革推动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1世纪》: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我们应该如何从建党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中获得启迪,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王东京:我们面临的发展挑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和人民群众需求变化,以前“盼温饱”,现在“盼环保”,以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二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使得以往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存在较多风险。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可以分享国际分工的红利,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国际贸易要自由。若国际贸易不自由,即便两个国家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也不会形成分工。这就提醒我们,在当前新冠疫情重挫全球贸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1世纪》: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理解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意义?

王东京: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条件。从生产供给看,我国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须坚持以消费需求带动投资需求。若消费需求不足,扩投资只会形成产能过剩或产品库存;以消费牵引投资,能使供给更好地满足需求,避免结构失衡。与此同时,扩大投资应坚持用下游投资带动上游投资。比如钢铁业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制造业则是钢铁业的下游产业,增加制造业投资,无疑可扩大钢铁业的投资需求。

在扩大开放方面,我们应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积极进口国外的绝对优势产品;第二个原则,扩大出口我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第三个原则,将我国比较优势产品变为绝对优势产品出口。

我国某些产品对欧美国家并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对有些发展中国家却有绝对优势。因此在出口国的选择上,我们不能局限于欧美市场,而应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选择出口对象,应重点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动加强经贸合作,变比较优势为绝对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而进口国外的绝对优势产品,有利于充分利用他国的优势,降低国内消费成本,提升国民福利;同时,也能替代和淘汰国内落后产能,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洪晓文 编辑:陆跃玲)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咨询电话:17301788135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