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健康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为健康买单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其中,以保健食品为代表的健康消费日益呈现出增长态势。
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市场,不少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存在认识误区,不知如何选购、食用保健食品。为提高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识别能力,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科学食用保健食品,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专门带来保健食品消费提示,帮助大家在消费过程中正确认识、合理选购、科学食用保健食品。今天,官微菌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如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2014),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
辨别真假保健食品
凡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正规批准的保健食品,外观标识上有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上的文号(包括国食健注、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进食健字、食健备等)和“小蓝帽”标识,并且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中能检索到批准文号的,方为正规产品。
如何合理选购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特别是少年儿童、中老年人以及疾病患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谨防虚假夸大宣传行为和盲目消费,更不能将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疾病。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牢记以下选购要点:
购买正规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有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上的文号(包括国食健注、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进食健字、食健备等)和“小蓝帽”标识的正规产品。
记牢按需购买,不盲目跟风。要理性选购保健食品,根据特定群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健康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选购。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预防疾病,更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注意识别非法销售者的一些常见套路,例如夸大宣传保健食品“治疗疾病”,从而达到诱购、骗购的目的。
保健食品一般是长期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不能期望所谓的“速效”、“疗效”,宣称这类效果的产品往往是非法添加了违禁成分的不正规产品,注意识别,谨慎购买。
到正规合法的店铺购买,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只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才能售卖保健食品,高度警惕非法销售者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会议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以免上当受骗,甚至危害健康。
消费者如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或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请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如何科学食用保健食品
现代人经济水平良好,虽然多数并不缺乏食物,但因为饮食精致化,导致热量摄取过多,但营养却摄取不足。当国民的健康需求出现井喷,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购买保健食品,以达到补充营养、平衡膳食的目的。但如果没有科学食用,反而会让保健食品没有发挥健康益处。
忌服用过量、盲目服用。消费者需仔细阅读标签及说明书,认真查看食用量、食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适宜人群,避免因服用过量或不当产生副作用。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其他食品。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但对人体有营养作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正常饮食,合理膳食,因饮食不均衡而出现的营养缺乏,可以合理补充相应的营养补充剂。
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人体的正常机能运转需要的是营养素均衡,过量的营养素会造成机体代谢异常,损伤健康。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摄入适宜种类、用量的营养素补充剂。
注意与药物的作用。有些保健食品可能会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建议患有心脏功能、肝肾功能疾病者或正在服用药品的消费者在服用保健食品前应遵医嘱。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尤其声称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如声称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病患人群服用保健食品时需遵医嘱;适宜特定人群可根据自身健康状进行合理补充。
作为具有悠久保健养生历史的大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一直不断增长。但在日常养生及选购保健食品时,需要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健康观,牢记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的客观心态,才能正确使用保健食品,正确保健养生,助力健康。
保健食品消费谨记三句话:
正规渠道认蓝帽;
不是药品不治病;
合理消费适量买。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