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医院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子宫肌瘤 > 热点信息 >

合肥“突围”长三角:迈入万亿GDP俱乐部,人口反超南京

文章来源:上海无痛人流医院 2023-12-26

(原标题:合肥“突围”长三角:迈入万亿GDP俱乐部,人口反超南京)

合肥正在逆袭。

过去十年,合肥大力投资龙头企业、发力新兴产业换道超车,GDP从不足3000亿元一路飙升至超万亿元,全国排名也从第38位升至第20位。

合肥的发展史也是一场充满竞争的过程。当初合肥被确定为省会城市时,GDP还不及芜湖等省内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终于成为省内GDP首位城市后,又一直面临东面不远处南京等江苏强市的虹吸。同为长三角省会城市,却长期作为不起眼的“后进生”,少有人将合肥的综合竞争力与南京、杭州等城市相提并论。

不过,近年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合肥顶着“风投之城”的光环,手握一些高端制造业的大项目,让许多省会城市艳羡不已。与此同时,合肥在长三角的地位也迎来实实在在的跃升。

过去十年,合肥大力投资龙头企业、发力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在长三角的地位也迎来实实在在的跃升。视觉中国

两大都市圈的竞与合

2020年,合肥GDP突破万亿,拿到万亿GDP俱乐部的入场券。

近五年,合肥GDP更是一年迈上一个台阶。据合肥统计年鉴,2015-2020年GDP分别为5660亿、6274亿、7003亿、8605亿、9409亿、10046亿元,每年增速分别达到10.5%、9.8%、8.5%、8.5%、7.6%、4.3%。

在强手如云的长三角,安徽城市一直颇为“低调”。作为安徽寄予厚望、大力扶持的省会城市,合肥近十年在长三角发起了一场“突围”。

2010年,合肥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城市GDP实力排名中居第12位,排在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南通、常州、温州、徐州、绍兴之后,只能算做三、四线城市。

2015年,合肥在长三角城市中已上升至第8位,排在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南通之后。

2019年,合肥再次上升,以微小差距反超近年来同样炙手可热的江苏南通。并在2020年保持微弱优势,稳坐长三角第7城的位置。

接下来,在长三角,合肥将追赶宁波、无锡两座城市,目前GDP总量还有超过2000亿元的差距。无锡与宁波是长三角的传统制造业大市,成名已久。合肥对两城的追赶,也是一场制造业新秀城市对老牌城市的追赶。

在合肥与长三角城市的互动中,不得不提起南京。南京因地理位置原因,与一些安徽城市经济来往密切,比如马鞍山、滁州等,因此也获得了“徽京”的称号。目前,南京地铁/城际铁路已确定将对接马鞍山和滁州。

南京都市圈作为跨省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也有着相同的城市成员,两大都市圈都包括了马鞍山、滁州、芜湖三市,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相互交融。

不过,伴随着合肥的崛起,安徽省不少外出务工人员、技术人员回流至合肥。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合肥的十年常住人口已超过南京,增长达到191.29万人,而南京增长了131.09万人。

这也意味着,即使面临南京的有力竞争,合肥仍表现出较强的人口吸引力。“南京如何定义自己的辐射腹地稍显尴尬。”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南京往东有无锡等强市、往西则逐渐面临合肥的竞争,而在合肥等地,企业拿地相对容易,人也会跟着土地、产业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0年,合肥常住人口首次对南京实现了反超,其常住人口规模达936.99万人,而南京为931.47万。

合肥都市圈较南京都市圈发展更晚,目前正在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今年将完成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伴随合肥都市圈的推进,如何协调两座都市圈的关系,也成为安徽面临的难题。今年5月,安徽省关于“合肥都市圈与长三角都市圈协调联动发展研究”的项目正在招标。

“芯屏汽合”拉动经济

曾刚认为,理解长三角城市十年常住人口分布的变化,一个核心正是这些城市的制造业以及2.5产业(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例如大量为制造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往往人口跟着这些产业走。

过去十年,合肥落地了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包括京东方(2010年6代线投产)、长鑫存储、蔚来汽车、晶合集成等,涵盖了液晶面板、存储芯片、新能源汽车、晶圆制造等“硬制造”“硬科技”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自身产值高、潜力大,并且相关企业作为细分领域的龙头,对配套产业也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京东方不仅后续增投了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以及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与此同时,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集聚到合肥,包括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方面的至少一百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带动了合肥超过千亿的投资。从2015年到现在,美国康宁公司已有9个项目落户合肥,合肥成为康宁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

半导体投资人士陈穰(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包括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长鑫存储DRAM芯片厂等在内,近年来合肥落户的相关项目,可能将拉动3000亿元左右的GDP增量。

当下,“芯屏汽合”是合肥市协同推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着力构建的四大体系,“芯”,指芯片产业;“屏”,指新型显示产业;“汽”,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加快融合。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是合肥主抓的方向,这不仅释放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重磅科研机构的创新潜力,也支撑合肥GDP的高速增长,为合肥城市形象注入“科技感”,推动其在长三角快速逆袭。

尽管合肥拥有部分龙头企业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但就整座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来说,距离杭州、南京等城市仍有距离。统计显示,2020年杭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707家,南京拥有6507家,而合肥仅为3328家。

接下来,合肥要想以星火燎原,就需要将一些特定领域的创新优势,扩大为整座城市的竞争力。合肥官方多次表态,要紧抓新兴产业,打响科创牌。

就综合实力而言,合肥定下目标:到2025年,GDP总量力争达到1.6万亿元,在全省首位度稳步提升,人均生产总值进入长三角城市前十,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城市二十强并力争前移。

 
咨询电话:17301788135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