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医院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子宫肌瘤 > 热点信息 >

《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等系列广州奖成果重磅发布:疫情或加剧全球多重不平衡,湾区城市应加快四大融合创新

文章来源:上海无痛人流医院 2023-05-02

(原标题:《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等系列广州奖成果重磅发布:疫情或加剧全球多重不平衡,湾区城市应加快四大融合创新)

城市创新是全球命题。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提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并进一步明确要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年以来,由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冲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作为现代经济重要载体,全球城市发展也正经历重大考验。

疫情让全球开始重新思考城市治理方式,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追求可持续发展。那么,全球城市创新的趋势是什么?未来应如何更好推动城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城市和地区繁荣、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四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近十年国际办奖的基础上,为描述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总结提炼城市创新先进经验,广州奖办公室与海内外众多知名机构、权威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了《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第五届广州奖地方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城市创新评价体系中期报告》系列成果,希望为全球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简称:《趋势报告》)通过对前四届广州奖近1000个参评案例进行系统回顾研究,从“全球视野”和“中国与世界”两部分勾勒出城市创新的全球趋势,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创新模式极具启发意义。

《趋势报告》指出,历届中国参评项目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质量、促进城市社会包容性发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效、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体现了城市在发展创新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广州奖作用,通过广泛比较和借鉴全球城市发展创新经验,聚焦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城市风险防御系统、加快创建多功能智慧城市、完善城市社会组织网络等重点领域,扎实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数字鸿沟”或成城市创新突出问题

广州奖自2012年创设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评选活动,累计收到全球参评城市项目1088个,涵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多个城市。疫情中正在进行中的第五届评选活动也吸引到全球多达60个国家175个城市273个项目参评。

前四届评选中,广州奖共颁发国际城市创新奖20个,单列奖项4个,共22个城市获得各类奖项,60个城市项目获得提名,100个城市入选专家推荐城市。这其中,中国获奖城市3个,占比13.6%;国外获奖城市19个,占比86.4%。

广州奖获奖城市项目涵盖防灾减灾、青年发展、性别平等、公共交通、环境治理、气候与环保、公共政策等诸多领域,涉及全球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流程、全领域。

通过对案例定量分析发现,社会、治理和环境问题最受关注,经济问题排第四位、技术问题排第五位。《趋势报告》认为,这种排序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责任一致。

从22个获奖项目分析,社会服务类项目占比41%,生态环境类项目占比23%。从专家推荐项目分析,社会服务类项目占24.6%,生态环境类项目占26.3%。《趋势报告》认为,这两类项目的大量出现表明各地城市越来越关心市民的城市主体地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这与世界城市发展变革趋势相统一。此外,如今城市规划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能力建设被视为城市创新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则是实施的第一步。

对比看,发达国家的城市社会服务和生态环境创新项目比例较大,发展中国家则是公共管理、社会平等和贫困治理项目比例较大。《趋势报告》认为,这体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发展层次上的差异性和异质性,例如在最具科技含量的智慧城市项目中,发达国家城市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多出9.6%。

全球城市创新还呈现“长期运行项目数量相对较多”趋势。《趋势报告》认为,地方政府作为主要资助方和创新主体,保证了大多数创新项目可摆脱短期利益或既得利益的束缚,从而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城市发展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的内在要求。

事实上,从以往四届广州奖的申报项目看,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政府主导项目居多已成为共同点。这也表明公共部门在国内外均承担着城市发展创新的主体角色。

《趋势报告》还警告,当前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或将加剧社会、经济和空间等方面的不平等。例如,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利用在线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此举可以增加市民参与度,提升公共服务透明度和问责制,预计未来更多与数据管理相关的创新和人工智能将主导城市创新,但“数字鸿沟”也可能会成为城市创新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此外,疫情对妇女在就业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影响特别大,失去工作或事业的女性比男性多。全职妇女也经历了更多的家庭暴力。这可能会让此前促进性别平等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后疫情时期加强努力,使妇女参与城市规划和经济活动。

同时,如果不采取更多措施向青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融入经济发展,非洲和中东地区青年人数激增或导致未来政治不稳定。而欧洲和其他工业化地区,大量人口老龄化给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带来了挑战。这些都将是未来城市创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趋势报告》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各国、各区域努力应对气候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危机,城市和区域内部以及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将变得更重要。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不平等和失业率上升,我们更需要提高城市社区的韧性,执行有益于公平和包容的政策,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尤其是针对妇女和青年。

广州奖发挥“先进方案培养皿”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州奖也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城市治理发展和革新的重要窗口。

中国城市参评项目类别广泛,既有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涉及城市环境治理、公共交通、社会治理、生态经济、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等20个主要领域。其中,中国城市共获得专家推荐11个,入围城市4个,入选提名城市2个,获奖城市3个,获奖领域以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奖获得过三届专家推荐的城市是广州,这体现了广州作为中国中心城市代表在城市治理创新中所取得的独特成效。

中国参评项目在城市发展创新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例如第四届“广州奖”(2018)获得者武汉市的城市废弃垃圾场“重生”项目,弥合了困扰周边地区已久的“污染鸿沟”问题,形成了生态修复弥合社会鸿沟的武汉“园博模式”。

二是促进城市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例如第二届“广州奖”(2014)专家推荐城市昆明的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巴士服务的项目,确保和加强了老年人公平的“城市居住权”。

三是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效,例如第三届“广州奖”(2016)特别推荐项目义乌的通过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创的“以外调外”新模式,该项目属全国首创,为化解城市社会矛盾,维护对外商贸稳定做出新的探索。

四是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例如第二届“广州奖”(2014)获奖城市项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就是一个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型项目,对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绿色、生态、低碳城市示范产生了良好引导效应。

《趋势报告》认为,广州奖城市创新项目可从城市内部的经验复制、域外城市的经验借鉴、引进城市对借鉴城市项目成效的超越三个层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了先进方案“培养皿”的作用。具体而言,依托城市空间内部生态、行政管理、社会形态的一致性,实现优质项目在城市内部迅速推广,进而推动域外城市对相关项目的复制引进,域外城市在引进、吸收之后还可再创新,结合更前沿与完善的升级创造,形成了对引进项目的超越。

从获奖项目对未来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经验启示看,《趋势报告》总结:一是促进治理技术应用与转化,科技创新助力城市治理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提升社会多元化参与范围,促进城市整体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三是多途径探索和平衡多元利益诉求,注重政府服务导向,将保护、促进和发展共同利益和公共利益作为决策最高目标。

《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第五届广州奖地方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城市创新评价体系中期报告》系列成果。

大湾区城市治理改革与示范效应显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创新发展先行地区,孕育出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治理改革与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并得到社会关注。

其中,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先行示范区、香港和澳门作为“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城市,均已呈现出与时代共舞的治理先进性。广州奖的举办成为让世界近距离了解大湾区城市治理创新的窗口,为构建更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广州智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更多的“中国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世界唯一”的制度融合特点,三地处于不同社会制度、法治环境之下,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城市群治理机制,已在互联互通、协调机制、制度衔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齐头并进的共建态势。作为一个旨在推动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城市交流平台,广州奖可为加速形成大湾区城市群协同治理新格局提供方案支持,更好地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此外,“城市创新”正成为衡量世界各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大湾区城市正实现 “政务服务一网办”“城市运行一网管”和“城市建设一张图”,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广州奖还可为大湾区城市治理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提供成熟平台,进一步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城市群建设步伐。

《趋势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广泛比较和借鉴全球城市发展创新经验,结合粤港澳三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互惠互利互补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这也将展示广州奖直接效应。具体可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湾区城市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为此建议发展立体化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空间布局,着重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并改善城市能源供应体系,确保绿色低碳总体规划落实到位。同时,加强节能低碳宣传推广,倡导绿色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是加强大湾区城市风险防御系统,打造安全韧性城市。大湾区作为人员和社会财富高度集聚区,必须转换系统风险防控思维,搭建全覆盖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全方位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基础保障网络,完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各项体系,构筑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将建设全球先进的韧性城市作为系统风险防控战略目标。

三是加快创建多功能智慧城市。大湾区内部包含不同制度和经济体系,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并为传承和创新城市文化引入新的动力,打造独一无二的人文大湾区。大湾区可通过物联网把实体城市与数字城市连在一起,实现数字城市智能化和进化,深入融合数字技术手段也有助于传承与创新大湾区城市群传统文化,为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增长点。

四是完善大湾区城市社会组织网络,以积极有序社会参与共建人民城市。建议整合粤港澳三方社会参与机制,推动社会服务组织合作发展,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作用,特别是鼓励广东深入借鉴学习港澳社会组织管理与发展先进经验,发展能承接部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能的社会组织,打牢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团基础。

什么是城市创新?

此次发布的《城市创新评价体系中期报告》,将城市创新定义为“旨在改善城市生活体验、管理和组织而实施的共同理念,这一理念面向未来,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

这份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Penn Institute for Urban Research)课题组撰写的报告,立足于前期文献综述、指标评估、专家评议等工作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创新的定义、六项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国际城市创新评估工具。

据了解,目前还在开发中的城市创新评估工具将可以帮助利益攸关方了解、探索和阐明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健性。该工具吸收了两次专家评议的反馈和建议,预计在2021年底前继续与知识合作伙伴在试点城市进行有关测试和试点。

《第五届广州奖地方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则主要关注全球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念与实践。这份报告主体分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增进健康与福祉、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与消费、保护气候与环境、建设公正和包容社会五个部分,系统展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各申报项目之间的关联,深刻分析总结了城市创新经验教训,详细介绍了全球各地城市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做法。

该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将持续数十年,应重塑社会、思维和行动方式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但与之相比,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影响更为深远。报告进一步认为,为应对气候紧急情况,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必须学会以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与国家政府和其他城市开展内部、跨部门和外部的有效协调合作,并利用本地知识,保障每个市民的健康和福祉,并通过创新找到可行之策。

本次发布的系列报告是广州奖创设近10年来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广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詹德村认为,报告在疫情背景下完成,显得格外有意义,“不论是经验交流,还是治理合作,不论是地方民生,还是全球议程,战胜疫情、实现宏伟目标需要大家携手共进、大胆实践。这正是广州奖推动城市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的价值所在,也是广州奖所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在。”

世界城市和地府政府组织秘书长艾米莉亚·塞兹和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奥塔维·德拉瓦尔加在《全球城市创新趋势报告》序言中说,广州奖的发展离不开广州市的有力领导。近十年,我们证明了创新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还能促进城市和地区繁荣,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正面临着过去五十年来最困难的危机。作为一个共同体,通过广州奖汇聚的知识、实践和案例表明,为减少社会不平等、保护最弱势群体,抓住重点至关重要。广州奖认为人是创新的中心,而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是变革和创新的有效框架。”

 
咨询电话:17301788135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