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医院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子宫肌瘤 > 热点信息 >

4月23日 金融要闻

文章来源:上海无痛人流医院 2024-10-22

(原标题:4月23日 金融要闻)

第27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4月22日,第27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机构为四川银保监局、贵州银保监局、青海银保监局,主题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一)四川:监管引领、金融助力,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川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从四个方面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巩固脱贫战果,厚植乡村振兴基础。四川银保监局引领全省银行保险机构下足脱贫攻坚“绣花”功夫,积极探索实践“监管引领、信贷支持、普惠服务、智力扶持、结对帮扶”相结合的金融扶贫“五合一”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贫地区聚焦倾斜,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组织130家银行机构与88个贫困县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投放贷款超1.2万亿元,其中深贫地区扶贫贷款1987.2亿元,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在160个县协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08.5亿元,惠及贫困家庭83.2万户。住宅地震保、牦牛保、彝区惠农保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万亿元,赔付支出5亿元,惠及贫困群众700余万户。同时,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费率整体下调幅度达24.6%。

二是促进产融结合,推进金融赋能“三农”。通过单列信贷计划、丰富特色保险产品等方式,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切实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干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目前,全省涉农贷款投放已超1.9万亿元,连续2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169.9亿元,受益农户超257.6万户次。今年,还将继续支持全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重点是川粮油、川茶、川菜、川竹等特色农业,以及全省现代农业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产业。

三是坚持县域优先,助力建设“宜居乡村”。县乡镇村处处皆美,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初心所在。四川银保监局推动机构综合分析县域有效信贷需求,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缓解地区信贷供给不平衡,有效支持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128个县平均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吸收资金主要用于反哺当地农村农民。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一大批“美丽新村升级版”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优化金融覆盖,打通服务毛细血管。农村基础金融不仅缩减了物理距离,而且拉近了心理距离。只有不断加强,才能打造更加贴近农民群众、更有温度的金融。近年来,我们以“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为目标,引导机构倾斜资源,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保障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已实现乡镇保险服务和行政村银行服务100%全覆盖,新增263个空白乡镇银行网点,共设5823个自助银行和4.2万台自助服务机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陈育林表示,下一阶段,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领域更大、要求更高。四川银保监局将继续积极支持四川“三农”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以优异的金融服务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二)贵州:引领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贵州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涛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产业兴”,推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们积极推动银行业重点支持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12个农业特色产业贷款余额1130亿元。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加大“一县一业”产业扶贫贷款,全省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53亿元。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授信面65%,培育壮大了一批茶叶、中药材、特色食品等领域龙头企业。在助力农村产权改革方面,“两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63亿元。在农业保险方面,共开办农险品种95个,覆盖了主要农产品,“十三五”期间农业保险累计赔付30.7亿元,期末保障金额近2000亿元。

二是聚焦“乡村美”,推动金融资源建设乡村。引导资金投向农村,支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首先,全力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力支持66个贫困县923万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引导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累计发放45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92万群众搬出大山,搬迁人数占全国搬迁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贫困群众生存生活环境。其次,全力支持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在支持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基础上,累计发放农村道路贷款1084亿元,支持建设通村通组路,覆盖近4万个村寨,惠及1200万农村人口。第三,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发放“美丽乡村贷”等产品,支持农村小康路、水、房、电、讯、寨等六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4872亿元。推动农房保险实现全省农户全覆盖,统保以来累计赔付4.9亿元。

三是聚焦“百姓富”,推动金融服务扎根乡村。着力支持农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首先,建立健全“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53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贫困户特设的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60亿元、支持91万户次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近50%。其次,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建立起“地方党政主导、农村信用社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农村信用工程评定管理机制,通过走政府、走农户、走上下游了解情况,逐村逐户开展信用建档评级。农合机构对全省782.5万户农户全部建立了资信档案,评级授信农户725.21万户,占比92.7%,授信金额5123亿元。其三,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下乡进村入户。贵州是全国最早消灭银行机构空白乡镇和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的省份之一,银行机构乡镇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和保险服务覆盖率均保持100%。推动金融服务提质效,增加便民缴费、补贴发放、电商服务、务工信息发布等服务,通过举办“金融夜校”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学金融、用金融。

2021年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42.3%,为全省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三)青海:吹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结号”

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从三个方面介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普惠金融做足产业振兴的基础文章,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打好“双基联动”“县域信贷补短”和“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组合拳,把产业项目更多布局在县域、把就业机会更多留在农村、把产业增值效益更多分给农民。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精准对接拉面、牦牛、青稞、光伏、青绣、乡村旅游等“青字号”产业,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总量,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培育壮大具有高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推动构建高原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绿色金融发挥生态振兴的支撑优势,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越来越行稳致远。实施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引导银行机构在县域信贷投放中优先安排绿色信贷计划,用好、用足倾斜政策,创新推出“绿色农业开发贷”、“绿色养殖贷”以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等20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做好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绿色企业、绿色项目以及支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信贷投放的“加法”,同时也做好严格限制“两高一剩”信贷投放的“减法”,推动青海农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使“绿色”成为青海金融业的“基本色”,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坚定不移守护好“中华水塔”。

三是保险织密乡村振兴的民生保障网,惠农“及时雨”作用越来越凸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险从未“缺席”更不能“缺位”,从试点到推广,从扩大覆盖范围到丰富保险产品,从提高补贴标准到创新模式路径,保险保障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为老百姓的健康兜好底线,打造全国首个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起付标准由5000元调整为30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90%,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也积累了创新探索的经验。帮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牢,突出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任务,推动建立农产品品质标准,深度介入农业产业链,在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藏系羊牦牛保险实现青海省28个纯牧业县全覆盖;创新推出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草原干旱指数保险;在青海省46%的县域推广“防贫保”,累计赔付2500万元;吸纳1000多名农牧民群众作为协保协赔员,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2015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27亿元,支付赔款21.56亿元,受益农户186.72万户次。

下一步,将引领辖内银行保险业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找准有效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强化重要农畜产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关键领域金融供给;推动县域“信贷补短”工程,优化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继续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深化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壮大乡村产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丰富完善“农险+大病经办+脱贫人口补充保险”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助力青海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认清明星代言可能存在的风险

4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提示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一些机构邀请明星代言推广或站台,存在过度宣传、承诺高额回报、误导性宣传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金融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做到“三看一防止”,切实防范金融陷阱。

(一)认清明星代言金融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

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高、专业性强,代言人自身如果没有辨别代言产品资质、不了解产品风险,可能产生宣传误导风险。目前,明星为各类互联网平台或金融产品代言种类繁多,常见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为平台代言。近年已有明星代言的平台爆雷,导致参与者资金受损。二是代言涉嫌非法集资的产品。如“晋系”集资诈骗案已导致万余名投资者遭受资金损失。三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代言。网络平台操作更便捷,但也容易存在风险提示、投保告知不充分等问题,消费者切忌因明星代言而忽略风险告知事项。四是为金融产品、平台站台。如“泛亚有色”曾邀请某学者出席活动,利用名人光环对公众造成消费误导。五是为银行保险机构某类产品或整体品牌代言。如明星担任银行信用卡推广大使或宣传大使。

此外,部分粉丝无底线追星,为明星集资打榜等不理智追星行为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一些集资乱象。还有的利用名人效应过度营销宣传诱导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有可能引发过度负债、暴力催收等问题。

(二)“三看一防止”避开金融陷阱

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可盲信明星代言,应理性对待“明星代言”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三看一防止”。

一看机构是否取得相应资质。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消费者应选择有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可以登录金融监管部门网站、行业协会网站查询机构有关信息,或者向当地金融监管单位核实机构资质。

二看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时,要了解产品类型、条款、风险等级、告知警示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要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不宜一味追求赚“快钱”,更要摒弃一夜暴富观念。

三看收益是否合理。投资理财风险和收益并存,消费者面对营销宣传时,要重点关注是否如实地披露了风险和收益,以防被误导或欺诈。对承诺高于平均收益率的金融产品要小心谨慎,不要轻信高回报无风险等虚假宣传。

四要防止过度借贷。理性看待借贷消费、理财投资等广告宣传,保持理性金融观念,不盲目跟风消费、借贷和投资。青少年尤其要对粉丝应援、借贷追星、集资追星等行为保持理智,谨防陷入非法集资等金融陷阱。

(三)代言人和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应依法合规履行责任

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应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要求,切实规范本机构及合作方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不得对资产管理产品未来效果、收益或相关情况做出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明星等公众人物代言,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不得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作推荐、证明。接受代言前,应当查验所代言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所代言产品和服务是否内容真实、符合监管要求。

河南银保监局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4月22日,银保监会网站消息,近日,河南银保监局正式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从八方面提出工作要求,明确了2021年河南省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管引领,开展三大金融支撑行动,指导银行业保险业切实强化金融投入保障,优化信贷和保险资源配置,全面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出台指导意见 全力做好“十四五”开局金融服务

4月22日,央行网站消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日前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十四五”开局金融服务 助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21年陕西金融发展主要目标:力争陕西省全年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长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全年企业债券累计融资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力争全年银行间债券累计融资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力争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30%。围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创新驱动、构建体制机制、发展绿色金融等十大方面,提出了32项具体措施。

一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发挥“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用好用活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正向激励,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保证重点领域和项目信贷需求,推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效巩固社会融资成本水平下降成果。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强资本实力。

二是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强化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金融有序发展。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持续推进双创金融服务。做好国防科技工业金融服务工作,推动采用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三是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市场化原则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打造支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稳健增长的长效机制,打造金融支持制造业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从债券市场融资。提升文化金融专业化服务水平,助力我省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四是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投入。落实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积极开发推广适合农村融资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农村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支持种业龙头企业打好种业翻身仗。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县域贷款占比。做好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指数评价工作,适时推进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

五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探索开展绿色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积极运用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对绿色产业和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支持绿色债、碳中和债的发行。助力改善关中城市群大气环境,支持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促进陕南低碳发展。

六是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助推符合条件企业在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推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增资扩股。推动双创、小微企业、三农和绿色等专项债券发行,支持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建立债券市场合作自律机制。配合建立省级债务风险化解基金,推动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大力发展柜台市场,丰富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培育本地私募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推动天使投资、VC等域外资本入陕。

七是持续推进各项金融改革。优化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服务,积极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在西安市的试点准备工作。全面推广外汇局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实现外汇行政许可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支持长安银行获得银行间市场B类独立主承销商资格并积极承销省内企业债券,支持西安银行获得银行间市场B类主承销商资格。支持农合金融机构获得同业拆借业务资格、同业存单发放资格、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格。完善跨境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支持商业保理外币融资试点业务做大做强。

八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深化全省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地方征信平台,积极稳妥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深入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鼓励和支持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力度,提升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水平。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建设,持续构建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环境。

九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动资本金补充。加快推进资管业务整改,积极推动资管业务平稳转型。密切关注宏观杠杆率、债务和偿债能力变化。加强核心企业信用风险防控,做好扶贫小额信贷质量监测和续贷展期管理。做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继续开展对各类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和取缔“经营贷”。

十是重视发挥政策合力和舆论引导。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立省联社、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等为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质押机制。成立工作专班,优选配强业务骨干,深入实地精准对接企业资金需求。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向党政部门、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进行政策宣传解读。

 
  • 上一篇:没有了
咨询电话:17301788135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